綠電來源多元化發展箭在弦上! 大同永旭能源(股)公司繼成功插旗屋頂型太陽能發電後,於再生能源又加碼布局新線,去(2020)年Q4開始專注小水力發電,盼催生其成為綠電第三棒。累積在光電事業及與政府溝通的豐沛經驗,大同永旭身為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一員,期以自身既有綠能經驗,與志同道合的會員夥伴攜手推動台灣的再生能源多元化、蓬勃化。
由大同公司100%投資的大同永旭,民國99年跨足光電事業,從3kW、5kW起步,至今完成的屋頂型太陽能案場已超過980個,包括光電停車棚/球場/公用墓地等,供電量超過180MW,市占率排名前十大;其中設在學校的屋頂型太陽能供電更勇奪市占率第一。
為何青睞小水力發電?總經理黃允巍直言,如果2025年政府20GW太陽能光電的目標達成,但後續支持力度又不夠强,擔心太陽能事業會萎縮,公司必須找到第二條成長曲線。跨足做小水力,「第一是有技術,大同原本就有參與台電的水力電廠建設,供電量已超過60MW;第二有散布於全台太陽能電站的維運優勢,從基隆到屏東包含金門、澎湖外島,可降低小水力發電的維運成本。基於這兩項優勢,大同永旭要發展小水力,負擔不大,甚至可說順水推舟」。
至於小水力在台發展受限於無法建立商業模式,黃允巍指小水力的躉購費率早在太陽光電起飛之初就已訂出,但售價太低、無投資誘因,而苦無機會發展成氣候。日本是全球水力建置排名前五大的國家,近半年來大同永旭團隊持續接洽幾家日本知名小水力發電供應廠商,希望能從中匯整實際成本,藉由小水力聯盟為平台來跟政府溝通,好讓能源局躉購費率評議委員會能按真實成本做計算,「躉購費率若能提高,才有利推動商業模式的快速成型」。
為助力發展小水力,大同永旭研發的太陽能監控系統,結合AI運算技術,使維運人員可以遠端監控,快速準確地維運遍布各地案場。黃允巍表示,小水力裝設地點比太陽能光電裝設地點更偏僻與分散,這套監控系統可以套裝到小水力使用。此外,大同公司本身有發電機的工廠,希望推動台灣小水力水輪機組國產化,未來再將小水力發電拓展至海外。
機電整合出身的黃允巍強調,「台灣要發展再生能源必須多元化,電力才會更穩定」,大同永旭希望扮演火車頭,加足馬力將十餘年來的綠電經驗複製到小水力發電以助推動產業蓬勃化、甚至輸出全世界,也期望政府加強支持力度。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consumption/489436.html